
认识比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比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比教案1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梳子的外形,使幼儿正确地认识汉字笔划“|”,巩固复习已认识的汉字。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从上往下连点描画“|”的技能,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前书写活动的兴趣。
3、教幼儿学会正确的握笔,逐步培养幼儿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
4、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长毛绒玩具狗一只,梳子一把,幼儿描画练习纸每人一张,彩笔人手一支,幼儿已认识的汉字卡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送你一把梳子”,激发幼儿兴趣,启发幼儿想象出送一把梳子给长毛狗的好主意。
有一天,长毛狗去河边散步,一路上看见小河流水哗哗响,河中小鱼跳出水,对它说“你好,你好,长毛狗。”长毛狗心里十分高兴。走近河边照一照:“呀!水中的影子是我吗,乱糟糟的头发像稻草一样。”高兴的脸儿不见了,。长毛狗露出生气样,怎么办?怎么办?小朋友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使长毛狗的头发变个样?
接着,教师出示梳子,引导幼儿一起观察讨论,知道梳子有把和齿,齿是一根一根的,直直地排列得很整齐。
2、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
教师在黑板上写“|”,然后与幼儿一起讨论,认识竖的名称,了解其特点,扩展幼儿的想象。
提问:1这是汉字笔划竖的符号,请小朋友看看它像梳子上的什么?2它还像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里看过像这个符号的东西?(筷子、牙签、铅笔等)3请大家仔细看看,竖是什么样子的?使幼儿知道竖是从上往下的一条直线。
3、围绕阅读重点活动。
教师组织找找竖线在哪里的活动,出示已认识的汉字,请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含有笔划“|”的汉字。
出示“中、上、下、大、人、牛、羊”,请幼儿交流讨论,并说出来。
4、归纳阅读内容。
(1)教师出示梳子画面,示范从上往下地连点添画梳子的齿,进行竖线描画练习,为幼儿独立活动提供样板。
(2)幼儿人手一张描画练习纸,让幼儿进行画竖线做梳子送给长毛狗的活动。
(3)教师用一把真的梳子,为长毛狗梳头,并以长毛狗的口吻对大家说:“谢谢你们送给我梳子,你们瞧!现在我的头发很整齐了,谢谢小三班的小朋友!”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幼儿掌握了基本的笔顺规则,提高了写字兴趣,激发了写好字的欲望,掌握了正确的坐姿和写字姿势,学会了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足的是幼儿正确的坐姿和写字姿势坚持时间太短,一不注意就坐歪了。相似的笔画写着写着就写错了。
认识比教案2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小精灵聪聪也非常喜欢,并且他还把我们的校园画成了一幅美的画儿,想不想欣赏一下?(出示校园主题图)
1、 从这幅画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2、 其实,有一位新的数学朋友也藏在画中,猜猜看,它是谁?
3、 对了,就是角。它藏在老师拿的三角板中,藏在老爷爷带的剪刀里,还藏在,又藏在,哎呀,到处都是它的足迹!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角。(板书课题)
二、 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一)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1、 老师先来了解一下,你们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识?
2、 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不少,我们先来研究其中的几个。是啊,角住在哪儿?除了图画中,在我们的身上,面前的课桌上,课堂的周围有没有角的家呢?
3、 老师也找到一些物品,上面有角吗?谁过来边指边说给大家听。
(二)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 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是否都是角呢?数学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接着研究好不好?(电脑演示,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
2、 你认为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3、 我们把这个尖叫做角的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4、 谁来指出这个三角板的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5、 举起你的三角板,给同位指出一个角的顶点和边。摸一摸它的顶点,什么感觉?再摸一摸它的两条边,又有什么感觉?
6、 现在,谁再说一下,角到底是什么样的?
(三)巩固练习:
1、 现在你知道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了,对吗?谁来判断?(出示图一)
2、 看来,数角时不漏数,也不要错数,考考你!(依次出示图一、二、三,让学生数角)
3、 许多角合在一起,还可以组成美的图案,欣赏一下。(电脑出示)国庆节快到了,你也可以帮着园林处的叔叔阿姨用角设计一幅摆花的最佳图案,把我们的高密城打扮得更加美丽,好吗?
(四)实践操作,丰富认识
1、 学习用尺子画角。
(1) 要想设计,不会画角怎么行?那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漂亮的角呢?小组自己研究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出的画角方法既快又好?(师巡视)
(2) 哪个小组汇报一下?(生交流),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老师也来画一个。你们能再画一个开口方向和这个不同的角吗?(找三生板演,余生在下面画,并相互欣赏)
(3) 画得真好,能标上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2、 做角。
(1)、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一个小巧手的游戏,好不好?你面前有许多材料,除了图形中原有的角,你还能做出其它的角吗?看谁做的角最巧妙,老师这儿还有奖品鼓励呢!
(2)、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做出的角?(生纷纷出示用线绳拉出的角,用圆形纸片折出的角,以及用硬纸壳做成的活动角等等)
3、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看来角有大有小,老师这儿也做了两个角,猜一下,哪个大?为什么?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吗?
(2)、这位同学说用重叠的方法验证一下,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电脑演示重合的过程)
(3)、老师还要告诉你一个秘密,角的两边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可以变化。注意看(电脑演示角的两边变长和变短的过程),你又发现了什么?
(4)、对,科学家也发现了这个秘密,齐读一遍。(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 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 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 还有的问题,比如:角有哪几种?等等,我们还没有及时解决,课余时间 ……此处隐藏13907个字……的概念
过渡:是啊,1毫米实在是太小了,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却真有用毫米作单位才能测量的物体。
你们瞧!
这幅儿童画里画的是什么啊?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蚂蚁有多长?一粒米又有多长呢?
老师已经把它们画在了作业纸上,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它们各有多少毫米?
现在测一测,看看你们估得对不对?
你是怎么测量的?
五、认识厘米和毫米间的关系
1、其实刚才同学们已经很聪明地从尺上找到了4毫米、6毫米,知道有几小格就.几毫米?那现在你们能不能准确地告诉我橡皮有多长,回形针有多长?
2.又有厘米,又有毫米,如果只能用毫米作单位,那又该怎么说呢?
3.你为什么说是33毫米啊?你怎么想的?
得出1厘米=10毫米
4.请学生在自己的尺上找出1厘米,数数它里面是不是有10小格
5.那回形针呢?共有几毫米?为什么?说清理由
6.即时练习
(1)我们无意间发现了这么大的一个秘密,真是太了不起了,那么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大发现,完成下面几题?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1厘米=()毫米
4厘米=()毫米
80毫米=()厘米
35毫米=()厘米()毫米
1米=()厘米=()毫米
(2)测一测
看来同学们已经很清楚厘米和毫米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就来用一用毫米这个单位?
A.估一估,这个四边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只能用毫米作单位,再测一测,你估的对不对?
B.测一测书本的厚大约有几毫米?先估后测
C.说一说,测量什么样的物体的时候要用到毫米作单位?
(3)填上合适的单位
以前我们就知道如果乱用单位就会出错或者闹笑话,因此我们要合理的运用这些单位,那同学们看看,在()里该填上哪一个合适的长度单位?
钢笔长14____
粉笔长75____
楼房高15____
铁钉长50____
大头针长3____
大桥长200____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
七、拓展延伸
还有比毫米更小的单位存在,以后我们还会学到
认识比教案14教学内容:
《6和7的认识》
教学目的:
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电脑上出示42页认识6和7的主题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学生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先数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5、我们刚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
1、认识6和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新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表扬,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4的学具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3、比较大小,前面我们认识了5,今天又认识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4、基序数意义
(1)你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2)观察43页金鱼图,找准起点,数一数这里有几瓶金鱼?(分组活动)(3)先找一找那一瓶装了6条金鱼?从左边数起看一看是第几瓶?(4)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5、教学6、7的写法
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像什么?
三、练习
四、课后作业
看看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板书设计】
6和7的认识
6>5 7>6
5<6 6<7
认识比教案15活动目标:
1.了解竹笋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与竹子的关系。
2.能大胆说出自己对竹笋的观察结果,并乐于将想法与同伴分享。
3.学剥笋壳,并在尝试玩笋的过程中得到乐趣。
重点:
了解竹笋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与竹子的关系。
难点:
能大胆说出自己对竹笋的观察结果,并乐于将想法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1.竹林图片若干。
2.竹笋每人一根。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引出主题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一起来猜猜吧!
一头尖,一头圆。身穿多件棕色衣,真像一枚小火箭。脱去十七件外衣,露出嫩黄黄的肉。(谜底:竹笋)
2.你们见过竹笋吗?在哪里见过呢?竹笋长的怎么样的?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二、认识竹笋
(一)观察竹笋的外形
1.竹笋是什么颜色的?形状看起来像什么?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2.竹笋外面有什么?笋壳是怎么长的?竹笋里面是怎么样的?我们吃竹笋是吃它的哪里呢?
3.你会剥竹笋吗?请你来试一试,剥开以后的笋宝宝跟之前的有什么不一样?
(二)剥竹笋
请幼儿自己动手剥一剥,发现竹笋里面与外面的不同。
(三)好吃的竹笋
1.你吃过竹笋吗?妈妈是怎么烧来吃的?你觉得味道怎么样?
2.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菜,让幼儿说一说。
3.竹笋有什么营养?
(四)了解竹笋与竹子的关系
1.出示竹子图片,竹笋长大了会变成什么?(竹笋宝宝长大变成竹林,竹妈妈小时候是笋宝宝)
2.竹子有什么用?
三、品尝竹笋
1.教师小结竹笋的特点,竹笋的营养价值,竹子的用途。
2.大家一起品尝美味的竹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