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活动目标
1、复习5的分合,在掌握5的分合的基础上,学习5的加减。
2、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加减问题。能根据分合式说出加减法算式。
3、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算式的乐趣。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背景图一幅,活动动物卡片(小兔子5只),5的加减算式2+3=53+2=55—2=35—3=2,5的分合式。幼儿书写用具
物质准备:幼儿已有5的分合知识。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分合。
1、出示5的分合式,请幼儿认读。
2、游戏:碰球(复习5的分合)
师: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嘿嘿嘿,你的1球碰4球,1和4合起来是5、(依次说完5的分合)
二、新授5的加减。
A、
1、出示背景图,老师边操作边讲解:草地上先跳来了2只小兔子,又跳来了3只小兔子,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2、指定幼儿回答。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5、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2+3=5)
6、提问:如果草地上先跳来3只兔子,后跳来2只兔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7、请一名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3+2=5)
8、比较两道加法算式的异同。
9、拓展练习:8+9=17
B、
1、老师再次出示背景图,操作并讲解:草地上的5只小兔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兔子?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5—2=3)
5、提问:如果先跳走了3只兔子,还剩下几只兔子?
6、请幼儿交流、讨论并回答。(5—3=2)
7、比较两道减法算式的异同。
C游戏:你问我答
师:小朋友,我问你,23=?
生:老师,告诉你2+3=5依次说完所有的算式。游戏熟悉后,可以让孩子们互相提问回答,巩固加减法计算。
D抢答:看谁最快?
老师准备一些口头的加减法应用题,师读生抢答,比一比,谁最快?例如:河里游来了3只鸭子,又游来了2只鸭子,一共有几只鸭子?(答得多又对的为胜,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
教师总结:
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鼓励相对不积极的幼儿,再次带领幼儿巩固知识。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把今天学到的加减法与自己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刚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课堂纪律也很好,与老师配合的很默契,可时间长了,有的幼儿注意力就可能分散,还有的幼儿由于游戏的刺激可能过于兴奋以至于课堂秩序有点乱,这时,老师就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2一、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空间方位
2、引导幼儿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正确方法(先横后纵)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纸质房子一座、七种小动物头像共十四个,两个小朋友的头像
三、活动过程
1、通过问题和故事引出主题。
故事:森林里面修起了一栋大楼房,这是为什么呢?(展示房子)询问:这栋大楼房有多少个小房子呢?
2、教幼儿识别单元与楼层(先横后纵)
3、出示小动物形象,给小动物安家故事:小动物把房子修好后,还没搬进去,他们不知道住在哪里好。
(呈现小动物-以猜谜的方式呈现。请几个表现最好的小朋友给小动物们安家,先贴4个)
4、引导小朋友填坐标询问:小猪在几单元几楼?
询问:小猴要过生日,小猪要到小猴家做客,该到哪里去呢?(先请小朋友来贴)这是几单元几楼呢?
询问:小猴家没有蜡烛了,要点生日蜡烛,要到小兔家去拿,小兔在几单元几楼呢?
5、给坐标,找出相应的动物(过完生日,小猴要回赠礼物给小动物们,但是他从来没有去过其他小动物家里玩过,它只有其他小动物的地址……)6.给出坐标,请小朋友帮新来的小动物找到家故事:新的小动物搬进来了。他们住在……请小朋友给他们找到家。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3要上公开课,我先前设计了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以内数的倒数》,通过吃桃子游戏贯穿活动,让幼儿直接感知到吃掉一个少一个,再与教学活动相联系,倒着数的时候是越来越少,每次少一个。
上公开课对我来说有点紧张,每次都要利用好长时间准备,这次准备的是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以内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将教学内容布置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了将要学到的内容,将数学与生活中的情境相联系,将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到理论上,在游戏吃桃子中,幼儿会直接感知到吃掉一个少一个,再与教学活动相联系,幼儿就会直接有一个体验,倒着数的时候是越来越少,每次少一个。通过对现实中数学问题的探索,不仅有利于体验幼儿对数学活动的价值,更激励了幼儿数学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目标:
1、学习倒着数数,能从相反的方向感知自然数的顺序;
2、进行10以内的倒着数数练习;
3、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为学习减法打基础。
活动重点:
幼儿学习10以内的倒着数数
活动难点:
让幼儿理解什么叫倒着数。
活动准备:
1、教学准备
①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②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彩色串珠,彩笔,托盘
2、知识经验准备
①能熟练地按顺序排列彩色串珠
②熟悉儿歌
3、环境准备
将数字贴在楼梯的阶梯旁,幼儿上楼时就会感受到数字变化 ……此处隐藏8351个字……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和疑问,比如“我家是102,你家也是102,那我们俩不是住在同一个家里了么?”。
为了解决幼儿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我们以门牌号码为切入口,将幼儿的知识储备进行挖掘、梳理和提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设计了《楼房与号码》这一数学活动,揭示数字和住址之间的联系,引导幼儿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生活出发,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正是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操作中尝试发现门牌号码的表示方法和排列规律。
2、在主动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
3、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
材料:纸盒做的楼房材料人手一份,门牌插卡(用不同颜色区别层与间的数字)人手一份,多媒体课件,写有具体地址的信封若干,人物图像若干,彩色胶带卷(用于标示楼房位置)。
环境:多媒体、幼儿操作学习的场地、桌椅、地垫人手一块。
幼儿:一定的生活经验,了解自己的家庭住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激发幼儿对门牌的已有经验
1、(师幼交流)徐老师第一次来东阳,发现我们东阳真是个美丽的地方,马路又宽又干净,不仅大街上都是高楼大厦,而且住宅小区建设得特别漂亮。请你告诉我你家住在什么地方吗?(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
2、这是xx住宅小区,我们一起去参观。(播放多媒体,直观感受小区一栋一栋的住宅)
3、这栋楼我们来数数有几层?(镜头到一个单元)让我们来看看这第一单元。这是一楼,(镜头到一个门牌)这是什么?(101)你知道它的对面一间门牌号是多少吗?(在幼儿有答案后出现对面的门牌号)它楼上呢?(同法)
4、(镜头到小区人来人往的大门口)看来这个小区里住着很多的人哦。人越住越多,所以还需要很多的楼房才够呢。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工人叔叔造楼房好吗?
二、尝试操作
梳理幼儿对门牌知识
1、造楼房
我们造楼房用的材料是椅子和纸板,(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这里有造3、4、5层楼房的材料,喜欢造4层楼的小朋友可以选择这些,喜欢3层或者5层的可以选另外的一些。方法是:每个人拿一份材料,把材料折成楼房后套在你现在坐的椅子背后,把楼房正面展示给大家。,
2、编门牌
楼房都有门牌。请你把造好的楼房按照一定的规律编上门牌。
1)、幼儿尝试自主编号。
2)、请你说说是怎么编号的。
3)、讨论:门牌号上各个数字代表的意义。
教师小结:我们把最底下的层叫做第一层,把最左边的间叫做第一间,所以一般来说我们编门牌的方法是: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第一个数字表示层,最后一个数字表示间,中间用0隔开,楼房的门牌号就是101、102、201、202等,4)、请小朋友检查一下自己的门牌编对了吗?没有编对的调整过来。
三、探究学习
认识住宅地址
(幸福小区)小区落成了,大家为小区的落成放个三响炮表示庆祝吧。“啪!”(集体击掌三下)
1、探究楼号。xx小区里有几栋楼房?请小朋友来编号。
2、探究单元号。观察第一栋楼房和第二栋楼房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栋短,第二栋长……)第一栋楼房有三个单元,第二栋楼房有1、2、3,4、5五个单元。让我们从左往右数一数。教师逐一指各栋楼房,说说各栋楼房都有几个单元。
3、探究栋、单元、层、间的关系。红红要住进这个幸福小区了,她拿到了她家的钥匙,钥匙上有她家的地址(出示及钥匙地址卡片2—3—301),你看得懂吗?你知道他家的地址是xx小区第几栋楼?第几单元?哪一间吗?
4、巩固认知。如果请你也来这个新小区住,你希望住在那里,请在新家的阳台上插一枝花,并告诉大家你的新家住在第几栋第几单元几零几?(请幼儿指出具体住处并完整表述地址,并说“我的新家在xx小区x栋x单元x室,欢迎大家到我的新家来玩”。)教师根据幼儿的选择分别板书。
这个小区太漂亮了,徐老师也想把家搬到xx小区来,我喜欢这套房子,你能说说徐老师新家的详细地址吗?(xx小区第4栋第二单元501。)
四、巩固迁移
尝试生活中的运用
搬新家:小区建好了,很多住户要搬进来了。请你帮助大家一起搬家好吗?请你根据他给的地址帮助他们搬进新家。
请一幼儿讲解他准备把新住户搬进哪里?为什么是那一家?最前面的x表示第x栋,中间的x表示x单元,后面的x表示x房间。(同伴间可相互交流)
延伸活动:
小朋友互相交换家庭住址。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5活动目标:
1、通过剪"春"活动,引导幼儿自主表现春天美丽的事物。
2、激发幼儿大胆的想象,自由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3、通过幼儿自主的操作,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能大胆想象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2、难点: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幼儿已经学会剪"春"字
2、工具:剪刀、固体胶、手工纸(每人数量不同)方形铅画纸
3、5以内的减法题(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今天,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纸,看看春姑娘都带来是什么颜色的纸?那绿色代表什么?
2、今天春姑娘又要请你们剪"春",上次你剪"春"字的时候,"春风"遇到了谁?
二、幼儿剪"春"要求:
1、在剪之前先数数春姑娘给你带来了几张纸?
2、每个"春"字都要不一样。
3、将剪好的"春"字贴在铅画纸上。
(在幼儿剪几张纸后老师示意停下。老师给的纸不一定剪完)
三、比较"春"字
1、请幼儿介绍一下,你的几个"春"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教师总结幼儿变化的地方,及时肯定幼儿的大胆想象。
四、找题目:
1、师:今天春姑娘一共给你们几张纸?现在还剩下几张纸?是多了还是少了?我们可以用哪种计算方法来表示?为什么用减法?
师概括:当剩下的东西比原来的总数少了时,我们就用减法来表示。
2、请幼儿根据自己剪"春"字的用纸情况找相应的题目表示,并在等号后写上答案。
3、提问:你为什么选这道题?(师生共同总结题目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五、延伸:
引导幼儿向同伴、客人老师介绍自己剪的"春"字和相应的减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