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小班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能按照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的顺序对物体进行排列。
2、能够用积木和玩具搭建和拼摆出不同高矮的房屋。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高矮不同的动物玩具,如小鸟、松鼠、兔子、羊、牛、大象、长颈鹿等。
2、小班幼儿用书12月分册第10页。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新建的动物园要搬来许多动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认一认它们是谁。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出示小动物玩具,边出示边请幼儿猜想。如第一个出示小松鼠,教师:"下面要来一个比它高的动物,你们猜猜是谁?"幼儿猜完后再出示,请幼儿比较、辨识。这样依次出示5—8中动物。
3、为动物们准备新家。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高矮帮助它们搭建新家。
4、比较、辨识动物园中房子的高矮,请动物住进新居。(结合幼儿用书"动物园"画面)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小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理解方位词:里、外、上、下等。
2.学说:我在xx地方找到了xx玩具,培养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黑猫警长头饰一只,白猫警士头饰人手一只。
2.手机玩具一只;背景图一幅插入教具小老鼠若干。
3.情境设置:老鼠家(床下、桌上、门外、篮子里等放好玩具)。
活动过程:
1.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老师扮黑猫警长,幼儿扮白猫警士,分别戴好头饰。
"黑猫警长":白猫警士!
"白猫警土":到!
"黑猫警长":今天我们要执行一个重要的任务,白猫警士要听谁的指挥?
"白猫警土":要听黑猫警长的指挥!
2.运用游戏,理解方位。
(1)抓一抓,说一说运用背景图及插入教具,引导幼儿抓住躲藏在房顶上、大树下、花丛里等地方的小老鼠,并说说:"我在XX地方抓到了小老鼠"。
"黑猫警长"接电话:"喂,知道了,保证完成任务。"解释:小老鼠见到我们这么多"白猫警士"来了,吓得连忙躲起来了。我们一起看看它们躲到哪里去了,然后把它们抓住。
请个别幼儿来完成(出示背景图),大家 帮助说不出的幼儿先说出来小老鼠躲在哪里,然后把它抓住。
(2)找一找,说一说引导幼儿在设置好的情境"老鼠家"中找出老鼠偷来的各种玩具,并要求"白猫警士"向同伴和"黑猫警长"正确表述:"我在 xx地方找到了xx玩具。"(如桌上、床下、篮子里、屋子外面等)"黑猫警长"接电话:"喂,我是黑猫警长。 什么?老鼠偷了许多玩具藏在他家里。好!我们马上去他家找出来。"(向"白猫警士"解释)出发!学小猫走,轻轻地来到了"老鼠家"。"黑猫警长":"大家仔细找一找老鼠偷来的玩具藏在什么地方?找到了告诉你的好朋友"。
(3)躲一躲,说一说引导幼儿集体"埋伏",找个地方将自己隐蔽起来,向"黑猫警长"报告一下自己躲的位置,如:"我躲在小椅子后面。"然后在"黑猫警长"的指挥下,抓住由配班老师扮演的偷了一袋玩具欲逃的"鼠大王",并齐声欢呼:"我们胜利了!"
3.师幼共舞,庆祝胜利。
"黑猫警长":白猫警士!
"白猫警士":到!
"黑猫警长":今天你们的任务完成得真好!现在我们跳个舞吧!
(放《黑猫警长》的主题曲,师幼共舞)
小班教案 篇3说课:
一、说设计思路
水果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在开展《秋天的水果》的主题活动时,孩子们的兴趣度较高。当品尝水果时,有的孩子发现水果里面有籽的,为了拓展孩子的经验和视野,进一步了解多种水果的种子,我选择了《蜗牛和苹果》。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者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目标为:
1、通过看一看、讲一讲、排一排,了解,《蜗牛和苹果》的故事内容,知道苹果的种子会发芽。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能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
根据目标,我把重点定位于: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知道苹果的种子会发芽。难点定位于: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图片的排序。
二、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本次活动老师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让幼儿通过分组交流,一起来把故事排排队,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说过程:
1、在导入环节,我出示两张图片,通过开放的提问:“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小蜗牛为什么哭了?”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思维,并鼓励幼儿大胆地猜测与表达。
2、当孩子完整欣赏了故事内容后,孩子们进行分组交流与讨论,并根据故事内容排图片。分组是让幼儿自由结伴,培养自主性。当孩子们在排图片时,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商量,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3、我和孩子一起来讨论:“苹果树是从哪里来的?”并切开苹果,引导幼儿观察里面的种子,发现秘密。
4、我准备了梨、石榴等多种水果,并切开,让孩子观察比较水果的种子,拓展幼儿的经验。
名称:蜗牛和苹果
目标:
1、通过看一看、讲一讲、排一排,了解《蜗牛和苹果》的故事内容。并知道苹果的种子会发芽。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发言。
准备:每组一份故事图片、梨、石榴
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小蜗牛怎么了?
二、听故 ……此处隐藏2339个字……p>(3)引导幼儿说一说要多喝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吮手指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怎样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棒棒的?
教师可带着幼儿一起做一遍健身操或别的运动游戏,使幼儿感受到多锻炼可使身体健康。
4.组织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④第10~11页,交流生活经验:如何关心生病的朋友?
(1)你生病的时候,心里觉得怎样?爸爸妈妈是怎么关心照顾你的?
(2)如何关心生病的朋友?(教师可结合本班当天生病未来园的幼儿开展此项活动。)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继续关心生病的同伴,使幼儿懂得生活中不仅仅要感受别人的爱,关心别人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小班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山羊踩痛小公鸡》,理解歌曲内容,懂得影响了别人要说"请原谅"、"对不起"。
2、尝试根据歌曲内容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挂图15号;《小朋友的书。我们都是好孩子》;磁带及录音机。
2、山羊、小公鸡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甜嘴巴娃娃看到别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到别人家做客要轻轻地敲门,有礼貌地请求。今天我们教室里又来了两个甜嘴巴的朋友,它们是谁呢?它们用甜嘴巴说了那些好听的话呢?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发展。
说说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说了哪些话?
三、欣赏歌曲《山羊踩痛小公鸡》
1、欣赏歌曲第一遍,提问:山羊和小公鸡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山羊踩痛了小公鸡,它是怎么做,又说了什么?
小公鸡听了后怎么样,又说了什么呢?
2、欣赏歌曲第二遍,提问:山羊向小公鸡表示歉意,歌曲里是怎么唱的?(幼儿学唱山羊向小公鸡表示歉意的两句歌词)小公鸡又是怎么唱的呢?(幼儿学唱小公鸡唱的两句歌词)最后,两个好朋友握握手,又说了什么?(请幼儿听着旋律、和着节拍、节奏说"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3、欣赏歌曲录音,请幼儿注意听歌曲第三、第四乐句音量的变化,说说为什么要轻轻地唱?(体现山羊表示歉意和公鸡原谅山羊的心情,他们都很懂礼貌)我们能称甜嘴巴山羊和甜嘴巴公鸡吗?为什么?
4、幼儿跟着录音边唱歌曲边自由表现歌曲内容。
四、尝试表演。
1、教师和配班教师分别扮演山羊和小公鸡,听录音表演歌曲内容。
2、请两位幼儿分别扮演山羊和小公鸡,听录音表演歌曲内容。
3、幼儿分组扮演山羊和小公鸡,听录音表演歌曲内容。
(结束)教学反思:
《山羊踩痛小公鸡》是一首带有故事情节的歌曲,容易帮助幼儿记忆。在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懂得影响了别人要说"请原谅"、"对不起"之外,还让幼儿尝试歌曲内容进行表演。在开始之余,教师利用前面的"甜嘴巴娃娃"来进行故事的延续,然后在进行。分段欣赏,根据故事内容来记忆歌词。在最后的环节让幼儿对歌曲内容进行表演。但是课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就是有些幼儿对歌曲的内容的记忆还是不能很全,经常唱一句,忘一句,以至于在后面的表演环节孩子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表演。
小班教案 篇10设计意图:
石头是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孩子们喜欢玩耍的石头作为科学活动的探索对象,能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幼儿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石头进行观察、感知、讲述、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以获取广泛的科学方法,并在玩中发展智力,体验接触大自然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观察、感知,了解石头的基本特性。
2、通过“讲述自己的好朋友”环节,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有趣的实验活动,使幼儿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探索的兴趣。
4、培养幼儿管理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加深安全知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教室内活动环境布置:各种各样的石头作品若干
教室内活动材料准备:鸡蛋、棉签、颜料、纸杯、抹布若干
教室外活动准备:大小、颜色不一的石头若干
活动流程:
游戏情景导入→多种感官感知、多向交流、体验特性→设疑、探索操作→操作活动
活动过程:
一、 游戏情景导入----找石头朋友
今天教室外有许多大小、颜色不一样的石头,我们到外面去找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做自己的好朋友吧!
重点:以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初步观察石头
二、 多种感官感知、多向交流、体验特性
1、看石头朋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石头朋友的形状、色彩、花纹、大小等。
2、听石头朋友说话,引导幼儿仔细倾听,了解石头是否会发声。
3、闻闻我的石头朋友,引导幼儿闻一闻,看看它是否有味道。
4、摸石头朋友,引导幼儿摸摸石头朋友的脸,再摸摸自己的脸,比比谁的脸硬,认识石头硬的特性。
5、和石头朋友做游戏,引导幼儿玩石头,用石头敲打地面听响声。
“石头朋友玩累了,让它坐在你的腿上休息一会儿吧。”
6、讲讲我的石头朋友,引导幼儿向老师、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石头朋友,说说自己朋友的颜色、形状等,同时比较石头朋友的不同。
重点:通过多种感官感知石头朋友,认识石头的各种各样的、不发声的、无味道的、坚硬的特征。
三、 设疑、探索操作-----石头朋友与鸡蛋谁硬?
1、出示鸡蛋,提出问题:石头朋友与鸡蛋谁硬?
2、幼儿实验活动,用石头与鸡蛋相碰,得出结论:石头朋友坚硬。
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和石头朋友玩?
引导幼儿想出小朋友玩石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乱扔防止打伤人的道理。
活动延伸:我为朋友换新衣
1、情景语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可是你的石头朋友都没有,让我们为它们换件漂亮的衣服吧。
2、幼儿用棉签作画。用棉签蘸上颜料在石头上画出自己喜欢的颜色,晾干后由老师帮忙刷上清漆,以延长保存期。
生成相关的活动主题:
石头朋友哪里来的?
有的幼儿说:石头妈妈生的
有的幼儿说:石头长大了,发芽了就生了石头宝宝
……
科学试验一:石头妈妈生宝宝吗?
将一块大石头、一个母鸡放在饲养角里。
一星期后,鸡妈妈生了小鸡,没有出现小石头,得出石头不能生育的道理。
科学试验二:石头会发芽吗?
将石头、绿豆、黄豆分别种植在种植角或有水的不同纸杯里。
4天后,种植的绿豆、黄豆有小芽冒出,石头没有任何变化,得出结论:绿豆、黄豆先发芽。
一个月后,种植的绿豆、黄豆分别长出近20厘米左右的小苗,石头仍无变化,得出石头不会发芽,不能生长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