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案

《争吵》教案

时间:2025-10-22 13:55:16
《争吵》教案

《争吵》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争吵》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争吵》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 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修 改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

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⑴ 自读1~4自然段

⑵ 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争吵》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理解父亲说的话。

4.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如一条小河不停地翻腾着浪花,而每一朵浪花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有时欢唱着优美的歌,有时倾诉着一丝烦恼。在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同学难免有磕磕碰碰,你与同学有争吵吗?请小组内说说,然后找同学在全班讲讲。

而今天我们来看看意大利的学生的──《争吵》(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石匠 抄写 墨水 故意 报复 缩回 诚心诚意 承认 缘故 愤怒 独自 戒尺 不料 既然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课件简单介绍意大利。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谁与谁争吵?

他们为何争吵?

争吵前后不同的表现是怎样的?……

(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地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对有一定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承”字8画,第2笔为“弯勾”。

“缘”字,注意右边的写法以及笔顺,

“愤”字,共有12画,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5.各自抄写。

A、把书中田字格中的生字用铅笔描红,特别注意写上下结构的字“替、墨、骂、毕”时注意上下部位的位置。

B、抄写在本子中,要求字的笔顺正确,间架结构恰当。

教学过程(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小事?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书课题,课件出示问题:

a)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

b)他们为什么争吵?

c)“我”与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是怎样的?

3.请同学通过读书找出相应的答案,然后抽学生说说。

4.评读课文,体会泡泡的意思:

泡泡一: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样吗?

泡泡二:这里的“挨”用得真好!好在哪儿呢?

5.同学们细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6.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我”的扮演者:“通过表演,你体会到了争吵前后的心理变化吗?”

7.受克莱谛的优秀品质。

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克莱谛:宽容大度、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生活俭朴、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8.反复读父亲的话,体会话的意思。

“我”从父亲的话中领悟到了什么?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四、拓展练习

1.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2.写一写你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

《争吵》教案3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做到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新老式钟表的对比中,懂得去发现和欣赏新事物的优点。

重点难点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语言的优美,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生字敦请卡片,机械和电子钟表实物。

教学过程

……此处隐藏16515个字……”可见安利柯误会了他,克莱谛的意思是要与“我”重归于好。

7.由此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怎样的人?(心胸开阔、宽容,不斤斤计较,友好待人)

8.指导读克莱谛的话。

①指名读。

②教师指导:你已经读出诚恳了,如果能带着微笑读会更好,再试一遍,好吗?谁再来读?

9.此时安利柯的心情怎样?(激动)为什么?指导读安利柯说的话“再也不了!再也不了!”师范读,后指名读,然后齐读。

10.自找合作伙伴进行表演

有的当安利柯,有的当克莱谛,有的读旁白,自导自演。

11.指名一组到台前表演并放音乐,然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哪些地方演得好,还有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12.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方法:把各部分的意思连起来,用简要的话说一说。)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读了这一课后,你想到了什么,大胆想开去,以下是学生想到的内容:

1.有一次,我跟李红吵架。打架,在老师的批评教育下,我当场向她认错。

2.我想到了邻里、社会上的人都应该互相关心,和睦相处。

3.我想到7有一次和表妹吵架,我今后再也不了,要做个宽宏大量的人。

4.有一次爸、妈吵架,之后爸爸主动向妈妈承认错误。

5.同学之间要避免争吵,如果争吵了,要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

6.同学之间不应该斤斤计较,心怀妒忌。

7.比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胸。

五、感情朗读,设计作业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要求学生课后设计几道有思考性的题目做在作业本上。

《争吵》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团结友爱。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之间发生争吵是难免的事,你遇到这样的情景,是怎样做的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就是两个朋友发生争吵的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争吵,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理清顺序)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采取指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

4.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l.自读自悟第一部分(1-4自然段),汇报交流,点拨释疑。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交流以下问题:

(1)“我”和克莱谛因为什么事而争吵?

(吵架的原因是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也弄脏了他的本子。)

(2)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后,是怎么做的?

(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3)“我”为什么想报复克莱谛?

(我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

(4)“我”想报复克莱谛的想法,可以看出“我”怎样?

(表面上好像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事实上,“我”把他本子弄脏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嫉妒他得了奖。课文开始表现了“我”不想承认自己有嫉

(5)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他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这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表现是“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脸红”说明他生气。“举起手又缩回去”,说明克莱谛不想把事情闹大,老师知道后,“我”会受到批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

过渡:“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下面我们来学习5-8自然段。

2.理解课文的第二部分(5-8)自然段。

(l)画出描写“我”矛盾心理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①“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为什么会这样呢?(“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

②“我”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可为什么不能向克莱谛道歉,说明什么?(说明我没有勇气面对错误,承认错误)

(2)在课堂上克莱谛对“我”是什么反应?又是怎样说的?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在外边等着你!”)

①“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克莱谛并没有记恨我,而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觉得不可理解) ②克莱谛为什么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克莱谛两次说这句话,是想让“我”上课的时候不要想这件事了,放学后再向“我”解释清楚。)

(3)“我”听到克莱谛两次说到“我在外边等着你!”“我”每次都是怎样领会的?

(第一次听到他说这句话时,“我”感到不安、觉得后悔;第二次“我”虽然认识到自己错了,心里想的仍是防御,并没有想到放学后主动向他认错。)

(4)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我们接着

3.自读课文的第三部分(9-13)自然段。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重点汇报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用“终于挨到了放学”?说明什么?

(“终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 ②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③通过克莱谛对“我”的态度,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

(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通过“微笑”“温和”两词体现出来。)④“我”为什么两次说“再也不了”?

(是因为自己内心激动,“我”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4.理解课文的第四部分(14自然段),重点理解父亲说的话。(投影)(l)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2)为什么“父亲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希望“我”告别过去,能永远友好待人。)

(3)齐读最后一段话,进一步体会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一谈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

五、扩展延伸

编成课本剧,表演课文内容。

《《争吵》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