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这是一件真人真事,《摔跤吧,爸爸》讲述了前摔跤好手马哈维亚不顾村里人反对训练自己的女儿成为优秀摔跤手的故事。
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却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级金牌。不料命运捉弄让他妻子生了四个女儿,偶然的机会他开始教女儿Geeta和Babita摔跤,努力使女儿变成世界级的摔跤手,期间趣事多多,但也由此引发了一连串有关舆论、宗教等社会话题的事件,尽管有极大的困难,最终女儿们进入英联邦摔跤比赛次次夺得冠军。
马哈维亚有两句话令我记忆犹新:他们没资格来挑选我女儿,而是由我女儿来挑选他们!今天,你不止是和对手战斗,更是和所有歧视女性的人战斗!
为什么女儿们最终会摆脱自己已定的命运,创造更美好的未来?1。努力。刚开始你就没有这个决心,没有去努力,半途而废,什么也挽救不了你。2。方法。方法建立于努力之上。方法要正确,收获才更大。比如,Geeta半决赛时,若是听取了国家教练的建议,还会取胜吗?努力之大,方法之大。
在我们生活中,方法与努力,缺一不可。现在着重论述努力。天赋再差,只要后天努力了,你依旧可以成为天才!反之,你天赋再好,后天不努力,你只会原地踏步。除了百分之一的天分之外,还要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尽管那百分之一更加重要。但那百分之九十九又怎能节省呢?
不管是谁,在心底的深处都一定会隐藏着小小的光芒,就是因为相信这光芒的存在,它才能够复苏。马哈维亚执着相信梦想,我们又何尝不可以呢?
孤注一掷的去追梦,哪怕天地不容,万劫不复,就让我一人承担!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作家,将无数天马行空的想象转化至自由柔美的文字之中,看完《摔跤吧,爸爸》之后,我会像马哈维亚一样,无所畏惧地去迎接梦想的洗礼!
不管是谁,都可以去追梦。你们都可以。
记住,不管黑暗多么可怕,光芒都永远不会暗淡。你心中的光芒,那虽小却闪亮的碎片,它的名字是……
努力过后,结局会变美好。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2《摔跤吧!爸爸》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凭34.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3.7亿元)创下了印度影史票房纪录。
阿米尔汉饰演的辛格一家生活在闭塞的村庄,这里从来没有出过学摔跤的女孩,两个女儿吉塔和芭比塔被灌输了辛格的冠军梦想,她们忍受着极其严苛的训练和他人的嘲讽。
影片中的父亲辛格的教育方式,引来了热议。的确,所有人都要承认,他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了顶级的摔跤手,在这个意义上,他非常成功。但他既严苛又疯狂的训练方式,以及强制要求女儿完成自己未尽的事业的做法,却让有些观众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如此“强权式”的父亲,《今日影评》的嘉宾又会如何来看待呢?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潘若简在《今日影评》中表示:“没有最理想的父母,也没有最理想的教育,同样也没有最完美的孩子。好的教育是给孩子一个能够有自由意志的教育,让孩子有空间去选择。”
在影片中,印度的女孩子过了14岁就要嫁人,以后的生活,就是生孩子、做饭。她们的生活本来就无从选择。而辛格确实以强权的方式,给了毫无选择机会的吉塔和巴比塔一种新的可能性。
从人性上讲,父亲以自己的意志行事,不可取。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特殊的社会环境,女性的社会地位,使得父亲必须根据孩子的天赋来为她们谋划未来。以及,最最关键的一点,父亲其实做到了因材施教,毕竟他看出来了女儿们摔跤的天赋,并不是无由来地瞎折腾。
甚至可以这么说,父亲其实是难得的伯乐,因为他真的知道,自己的孩子就是摔跤的材料,不培养是浪费人才。虽说很苦很累,但是总比孩子一生碌碌无为、浑浑噩噩要好许多,他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天赋、条件,其次为国争光就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接力下去。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3昨晚看了《摔跤吧爸爸》,是阿尔米汗主演的,故事很简单,但是又很感人。之前因为看过他主演的电影《三大傻》,就很喜欢看,看了有好几遍,今天主要说说《三大傻》看完以后的观后感。
《三大傻》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主要讲的是阿尔米汗和2个朋友在大学时期的一些故事,说的是一些对印度的教育的反思,其实这个个人觉得放在中国也是一样的,主演在这里面虽然反驳填鸭式教育,但是又从大学里的不同课程学到了不同的不管是知识还是一些启发,他总是善于思考,并且能把思考的运用到实践中来,这个就是特别厉害了,电影中可以看到他虽然看起来不怎么学习,实则不然,他不仅认真听讲,而且还举一反三,能从老师的课堂中学习他能运用的,还能主动的过滤掉觉得没有什么必要的一些名词解释,因为他会思考出更简单、更实用的解释,这就是他看起来没有那么认真的背书,但是却总是考试拿第一,最后还是学校的最佳学生。
他的以为同学刚好相反,天天背课文,老师讲的每句话甚至都要背下来,但是从来不思考这些内容到底在讲些什么,以至于会在演讲的时候当众出糗,因为他就是只管背,不管想这些到底在讲什么,所以他和主演的打赌到最后的输也是影片主要在推行的要反对填鸭式的背书。
其实我上学的时候也是这样,早晨起的很早,晚上上晚自习也很努力,但是都是在背,现在想想好多没有思考,也没有讲求方法,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却没有好的结果,因为这个就是别人眼中的(书呆子),像我这样的人以后长大走向社会就很不适应,因为不自信,觉得自己学了一点但是又没有学好,什么都不敢尝试,也不敢挑战,于是在这个过程中就很痛苦,很自卑,所以不敢接触人群,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是事实可能不是这样,所以现在在个人成长中痛苦地不断的改变,改变自己很困难,但是即便这样,也要努力前行。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4《摔跤吧!爸爸》看完走出影厅,所有观众赞不绝口,有些还抹着眼泪红着眼睛,浑身毽子肉、彪悍来袭中国银幕的阿米尔汗再次意外打动了中国影迷,用他熟悉的招式和精妙的借势:
1、大约在影片进行45分钟后,我开始发觉并回忆起《地球上的星星》、《三傻大闹宝莱坞》以及《我滴个神啊》,看过这三部阿米尔汗的电影,很难不会发现其中最大的两个共性——歌舞推进流畅叙事+挑战陈腐体制的思想内核~既制造看点笑点,同时据理引人深思,如果说既往的作品在发问并质疑印度的教育体制与宗教体制,那么这一部印度人剑指性别歧视与竞技体制,这样做电影无论走心还是走肾都可谓双管齐下,很难让人拒斥,这是阿米尔汗所熟悉的招式;
2、这部电影最大的商业卖点,偷 ……此处隐藏5429个字……父母的样子,所以我心理觉得不赞同甚至有些反感这位父亲。
现在想来,当我心里的想法和电影里两位女儿的内心呐喊是一样的时候,不是说明电影很成功吗,能这样牵着观众的情绪走,着实厉害。
接着,父亲的做法由一个14岁要出嫁的女孩嘴里,道出事情的本质:“你们的父亲这样对你们,你们觉得他很坏吗?而我恰恰希望我能有那样的父亲。他要求你们进行刻苦地训练,说明他把你们当成他的女儿,他认真地爱着你们保护着你们。我只能走一条很多印度女人走的路,14岁出嫁,嫁给一个从未谋面的人,跟他生儿育女,过上和我的母亲一样的生活。而你们可以选择另一条路,你们练习摔跤,就有机会去接触更大的世界,接触更多的人,还有机会让世界看到你们。所以你们不该感谢他吗?”我的心情随着这个转折,和二位女孩的不再与父亲敌对,认真投入父亲精心安排的各项训练去了。
影片后面还有一个触动我的点,就是当父亲被恶人关起来不能去现场指导女儿比赛的时候,女儿在最后关头要放手一搏,她脑中出现一个画面,是父亲儿时把他们丢进河里,在岸上对她们说:“女儿,你们要自己努力往上游,爸爸不能总是能救你!”不知为什么,我看到这句话竞泪流满面,是为了父亲的英明睿智坚持和格局、也是为了女儿的成长独立。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由阿米尔汗主演带出,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我也着实为演员和电影故事和导演点赞。我的邻居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去看电影,也给了非常高的评价。阿米尔汗真的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从他的电影看出,他确实是看到印度现存的问题,对印度的教育、女性、孩子怀着关注又希望能改变他们命运。另外两部他主演的电影也是五星推荐:《三傻大闹宝莱坞》、《地球上的星星》。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3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齐看了电影《摔跤吧!爸爸》。影片讲述了印度全国摔跤冠军马哈维亚辛格珀尕训练两个女儿成为世界摔跤冠军的故事。我被珀尕严厉而仁慈的父爱所感动,也深深感叹吉塔和巴比塔的努力拼搏精神。影片中主人公的经历完美的阐释了“理想+行动=成功”这必须律。
父爱是深沉而伟大的。珀尕是一位教练,更是一位父亲,他对女儿们严厉而慈爱。这位“教练”在训练时冷酷无情,对“学生”没有丝毫怜惜和妥协。他要求女儿们务必每一天早上五点起床跑步,练习各种摔跤动作,并和男人肉搏。当她们反抗时,他毅然决然的剪掉了她们的秀发,全然不顾她们会因此而遭人嘲笑。因此,他的女儿们以前一度恨透了这个“教练”。但作为父亲,珀尕也有温柔的一面,能够说他是一个对女儿们极富感情“虎爸”。父爱,有时只是一个表情,一个动作,这些小细节我们也许都不曾在意,而它,恰恰就是最深沉的父爱呀!吉塔和巴比塔开始并不理解父亲,只是觉得父亲残酷,到之后她们才发现自己是何等幸运、如此幸福!
勤奋是通向成功的不二法宝。吉塔和巴比塔的成功当然不仅仅仅因为爸爸施加的压力,她们自觉自发的勤奋拼搏精神最终把她们推向了巅峰。滴水穿石,这对姐妹最后坐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她们取得的成就,不仅仅实现了父亲的愿望,为国争光,也给当时印度重男轻女的社会偏见重重一击!她们宣告,女孩也能成为强者!
理想召唤行动,勤奋铸就成功。作为青少年,我们都要认真思考,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且为之不断努力。像吉塔和巴比塔那样,我也有一对关爱支持我的父母,而且我生活在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和富强民主的国家,我必须珍惜好时光,努力进取,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铸就辉煌灿烂的人生!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4看完这部电影后,听到了身边朋友对《摔跤吧爸爸》有关父亲的争议。比起用印度的惨淡现实来为之辩解,我倒觉得不如坦然承认电影里他的所作所为确实有其局限性和不完美,但这丝毫无损于他的抗争的伟大。演员阿米尔汗也解释了父亲的进步性,不在于是否强迫孩子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在于意识到女儿也能有所成就。而且还是最大的成就。
最让我感受到这一点的是父亲送女儿来到大学后,低声下气地请求教练多关照一下吉塔,因为他相信她能为印度赢得金牌,而教练只把这看做笑料,因为之前从未有人做到过。很难说这有多么震撼。这就相当于你以优异的竞赛成绩从农村考上了清华物理系,当年没钱念不起书的你爸跑到院领导办公室用一口方言说,老师啊我真的相信我闺女能为中国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坚信女儿有着不可思议的潜能,并为之面临着全世界的不理解。而让他与那些痴心妄想的人不同的是,他也一直在用“世界冠军的父亲”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亲身去与偏见和物质条件的困乏斗争,为女儿赢得那一个个来之不易的可能性。无论女儿是在辉煌还是低谷,他对她的信任从来都没有变过。
这种精神放到中国也是稀缺的。社会对杰出女性的判断标准总是不同于而且往往是低于男性的,比方说:“女孩就不要做太辛苦的工作了,漂漂亮亮就行。”“你以后能有个稳定的工作能养活自己就好。”“早点结婚,过了三十岁你就不值钱了。”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声音是:“女孩子也要能吃苦。”“就算数理化很难,你也不能随便放弃。”“如果你想成为一流的科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工程师、程序员、老师、医生或者创业者,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支持你。”“不要拘泥于琐事,多想想大事。”“不要放弃你的梦想。”
——你也可以成就最辉煌的事业。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5昨晚,爸爸妈妈带我们一起去看电影【摔跤吧!爸爸】,这已经是我期盼已久的了,真是太开心了!
电影开始了,我才知道这是一部说印度话的电影,不能翻译成中国话,所以我只好看字幕。这是一部关于摔跤的电影,里面主要讲了一名印度摔跤手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训练他的两个女儿摔跤,他的两个女儿分别是吉塔和芭比塔。
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她们都不喜欢。是爸爸逼着她们每天5点起床开始跑步、游泳、做各种体能和技巧训练。后来,因为她们去参加一个女孩的婚礼,这个女孩根本不想结婚,反而很羡慕她们有这样一个爸爸,并且告诉她们正是因为她们的爸爸非常爱她们,才会让对她们进行训练,让她们长大以后能够选择自己的人生。从此以后吉塔和芭比塔主动起床开始训练,还特别的积极和努力。
当爸爸第一次带吉塔去参加摔跤比赛的时候,那里的人根本不让女孩参加,而且还嘲笑他们。因为女孩在印度不受重视,十来岁就结婚生孩子,然后一辈子就在厨房里面做饭。摔跤对他们来说就是男人的事。后来组织摔跤比赛的人为了卖到更高的票价,才让吉塔去参加比赛。第一场吉塔赢了,第二场和第三场输了,但是吉塔赢得了第一笔50卢比的奖金。后来吉塔和芭比塔就更加努力的训练了。后来她们一次又一次的赢得了冠军和奖牌,最后进入了国家摔跤队。因为那里的教练太不负责任,所以她们的爸爸就亲自去教她们。并且每天5点就让吉塔和芭比塔去找他进行训练,爸爸还给吉塔分析以前比赛输的原因,告诉她应该注意的地方。最终吉塔赛场上为她们的祖国印度国赢得了一枚世界金牌,也为印度女孩赢得了一枚金牌!
这部电影实在是太感人了!他们的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向前。我要像吉塔和芭比塔学习,更要像她们的爸爸学习。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为了完成梦想而坚持训练、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