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泊的散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淡泊的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淡泊的散文1秋末冬初,正是冷暖交替、木叶凋零的时节,风已凉尚未刺骨,叶已黄还没落尽,天空中已找不到大雁的踪迹了。
去往嵩山白芽寺的道路两旁,一棵棵梧桐树如列队的士兵,身上已见不到夏日苍翠葱茏的影子,金黄色的脸庞笑对着蓝天白云,笔直的身躯在秋光里更显屹立挺拔。也许,它们知道终究要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因此在寒冬到来之前,尽情绽放着自己的壮美。曾经来过,留一点痕迹,哪怕一点美好的记忆,便是无悔的一生。
这次去白芽寺,是为见“重修地藏殿碑”。因为编修《临朐县金石志》,需将县境内所有重要的有价值的碑刻都收录进去,白芽寺碑亦不例外。
“重修地藏殿碑”为清光绪六年所立,记述了重修地藏殿的过程,碑文为进士王怀曾书写,正楷字体,字字饱满,遒劲有力。此碑虽断为两截,但已经修复,保存完好,字迹清晰,记载:“白芽寺,渊自春秋,兴来久矣。秦汉曰白塔,唐宋曰灵峰,元明曰白芽。此地气通东岱,脉生西泰……山山回饶。崖悬翠黛,树树荫浓,枝锁云端……”
白芽寺虽废弃,但嵩山林场场部设于此,每天都有人值班巡逻,确保林场的平安。大殿虽残破不堪,但院内倒是清洁干净,偶有游人前来见一见白芽寺古老的容颜。
院中的流苏,经风历雨,更显沧桑,苍老的脸上满是皱纹,那一道道皱纹里装满了故事,它们见惯了一代代僧人你来他走,目睹了一年年冬去春来,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而淡定自若;见证着风霜雨雪、世事沧桑,而默默无语。如今,它的头上满是金黄,在阳光中更加耀眼夺目,那是成熟之后的安然,磨砺之后的光芒。
几株高大挺拔的梧桐,脱去了华丽的衣装,御下了脸上的浓妆,不见了桐花盛开时的花枝招展,赤裸裸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有些落寞。树杈上的鸟窝虽小却坚韧,任风吹雨打而丝毫不损。鸟儿尚未归巢,在裸体的树杈上的鸟巢,显得有些孤单和寂寞,正急切地等待着那些叽叽喳喳的鸟儿们的归来,那便是又一个温暖的春天。
古代崇佛者颇多,随着时代发展而渐远,但绵延至今,虽无往日之盛,信仰者亦为数众多。信仰,其实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佛者,真、善、美、正义的化身。那时人们拜佛,无非是期望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或者是为了祈求久旱逢甘霖、病灾远离身,或者是为了期冀富贵降身。逢朝代更迭,争战不息,疫病频发,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不知明天是生是死,亦不知有没有明天,惟祈求佛祖保佑以降平安了。
如今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国泰民安,百姓安乐,走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曾改变。社会虽和谐,生活虽幸福,亦有不平事,亦有烦恼时,亦有疾病缠,或灾或难或病而求佛,以求心安也。
美好生活是个什么样子?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答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随着环境改变而不断变化,永无止境。人的欲望,有时很容易满足,却也永不满足,知足长乐的人屈指可数。奶奶那一代的人,常常感叹如今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而我们这一代或下一代却常常感觉不满足不快乐。同样的日子,每一代人却有着不一样的滋味。
古人中多情怀高雅之人,虽不是佛,却活成了佛的样子,在繁芜的世俗中,将乏味的日子过成了幽雅的境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东坡先生,便把日子过成了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陶渊明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行至水穷处,但看云起时”的王维,虔诚奉佛,素服长斋,把自己过成了佛的影子。大自然一切草木,都应了景,成了诗料,便有了幽雅诗句。淡泊人生,人生境界,寂静与孤独,亦是美丽。淡然面对,春去春来,花开花落。静静地看一树花开了,一树花又落了,秋天走了,冬天到了,春天当然还会回来,花儿依旧会再开。
在院内外随意转了转,又发现一块清乾隆年的碑和一块不知何年的残碑。遥想当年香火旺时,庙会如市,人声鼎沸,一时之盛。现如今,繁华落尽,一山风絮,一缕残梦……
千年古刹白芽寺,随着岁月而渐行渐远了,如一江春水不可追,那些古老的故事,已淹没在了历史的烟云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少回的篇章。回首再看白芽寺,院里的几株松柏,依然挺拔,依然翠绿,在寒风中焕发着勃勃生机……
淡泊的散文2下午去看一位老爷爷,民国前三年生。一人独居。
我们去的时候,老爷爷午睡起床。他的牙都掉光了,笑起来有时候呵呵呵,有时候哈哈哈。
他看到我们,非常高与,比手划脚,问东问西的,“你读什么学校?”、“你读什么系?”、“你家人都在做什么?”……
由于年纪已大,老爷爷的朋友大多凋零殆尽,偶尔还有以前的老战友来看他,陪他共提“当年勇”。
他很喜欢吃馒头,平日居所不开火,邻居也会送饭给他;又喜欢听音乐网,有时唱着只有自己才能辨识的曲调,自得其乐,其乐也融融。
虽然年岁已高,但平日勤写书法,不曾稍间。
我好奇心起,走到小茶桌旁,拿起一堆练习纸,一张张翻过去,老爷爷笔力遒劲,字体方正,自成一家。
我再看下去,吓了一跳。
在一张纸上,写了四个字:守愚成性。
“守愚成性”,这其中包含了多少智能?
我真的深深震撼住了!这是他一生的最高指导哲学吗?
这是他人生经验的总结论吗?
一般人都希望自己智慧超人一等,谁希望自己是“愚”呢?
如果自己是“愚”,那还要守吗?有守的必要吗?怎么守呢?
“大智若愚”,智慧绝高之人,外表绝看不出来;但“守愚成性”,其中的道理就更深了,更令人深思不已。
守愚成性……
淡泊的散文3淡然是守候在宁静夜晚的一盏路灯,明亮、亲切、默默无闻淡然是一棵独伫的树,任凭四季交替随意随缘有过葱绿也有过凋零,有过娇逸也有过风姿随时随地都是一抹风景淡然是幽静小涧缓缓流淌的溪流,清辙、优美而从容淡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粗茶淡饭,荣辱不沾,平平淡淡的悠然人生淡然是静谧的夜晚,如水的月色的庭院掬一湾淡淡之水,沏一壶淡淡之茶静静地坐着慢慢品味,品味人生,也品味心情品味着丝丝苦涩,也品味着淡淡的清香
淡然是个纯朴、勤奋、坦荡、从容的女人用善良、温柔和智慧编织着人生顺其自然的淡淡色彩远离庸俗尖刻,远离浮躁功利,宽容豁达,爱恨情仇恩怨得失,付之一笑,把沧桑留在最深的心底让深切伤痛沉淀为平静而丰富生活内涵复原成和悦而安详的生活氛围
淡然是富贵不张扬,成败不言语挫折不偏离、坦坦荡荡的清清君子不患得患失,无大喜大悲,自然、沉着勇敢从容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波澜不惊的沉稳气度淡然如我,平平淡淡,顺其自然拥一颗淡淡之心,过平静如水的生活闲暇时光,随 ……此处隐藏7051个字……,怎一个淡字了得!
淡,胸有沟壑,意由心生,笔随意走。毛笔笔尖点在宣纸纸面,墨汁瞬间渲染开去。点,行云流水;提,细致缜密;撇,自定洒脱;捺,一气呵成。淡墨浅晕,点点朱砂如此而已。淡,这一字十一笔却无一笔横平竖直,正意味着人生没有平坦的道路,一波三折。“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素雪梅香,总离不开一个淡字。当我们经历曲折、坎坷之时,不必长想“春风得意马蹄疾”,乃需牢记“落花流水春去也”,心头的阴霾自会如晨雾散尽,从浮躁的心绪中寻到几许安宁。
淡,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运笔过程中,每一笔都不曾交叉,最多是轻轻触及。笔笔之间从不干扰,亦不排斥,左右均衡,不越界格。没有主宾之分,每一笔都密不可分,不可或缺。淡,表示与世无争,虽拘限于方寸间,但错落有秩。若越界而为,由淡变谈,那是扯淡之谈。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种淡,淡出名利之外,淡在重权之外,淡在世俗之外,却淡在骨气之内。远离尘世,一杯薄酒,便可道开整个人生;世间凡俗的纷扰,耳畔车马的喧嚣,在这与己无缘,只看院前溪水,便是半个江山。淡,去掉七个点之后,剩下的是两个“人”字,“人”有大小之异、高低之别、上下之分。如此以解读人际关系,见识有大小,能力有高低,社会位置有上下,自然也就无可厚非了,但是作为一个人确实无所谓贵贱的。记得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要学会知足,知足者常乐也。这里说的知足并不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而是指一种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心态,而常乐则是指淡定着生活,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淡是一副无形的良药,两团火是个炎字,炎症的炎,只有看淡了才能消炎。也就是常说的,看得淡一点,伤得少一点。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真的滋味也在“淡”字中得以体现。淡即不浓,不浓就不会为过。淡妆素面,才是绝色佳丽;天高云淡,方能阳光普照;淡雅香气,幽幽兰花本色;淡泊人生,漫漫岁月长河。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也许生活在喧嚣的城市中时间久了往往会有一种归隐的念头,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避开世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向往淡然的,只是我们太匆忙疏忽了而已。清文淡字,离其境界还相差甚远,或许,我正朝这方面追寻,努力的追寻......
淡泊的散文1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一代名相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的话,其深刻的哲理从古至今于人生始终是一种透彻明亮的启示。
演绎成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淡泊是一种平常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对人生的释然超凡的境界。我们生活在这劲歌炫舞的时代,生活在这浮华与升华共系的滚滚红尘中,拥有淡泊的心境,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享受,可谓知足常乐。安于淡泊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就如一个人在尝遍美酒佳肴之后,只选择一杯绿茶为生命的极致快意,它使人襟怀坦白,宽容忍让,在纷繁激烈的社会纷争中,于自己的内心深处仍保留一片桃花源。淡泊是对心灵的过滤和人格的净化,于人与人之间少去了许多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于自己的心灵少去了许多烦恼,沮丧和忧愁。
不会因囊中羞涩而苦闷怯懦;不会因争某一职位而不择手段;不会因一纸文凭而绞尽脑汁;也不会因一时的失意而厌世迷惘。当你以如此淡泊的心境品味人生时,或许你会感到生活还真是有滋有味。当然,安于淡泊并不是鼓动人们远远的逃避尘世一切的事业,去做懒汉,抛却理想和志气,不思进取,碌碌无为。淡泊的旨意恰恰是在让人们在奋斗中体味成就,拥有更完美的追求。
从而创造出更亮丽更饱满的人生。诗人泰戈尔有句诗说的好“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也许是对淡泊的最恰贴的领悟吧。
淡泊的散文14写在前面的话:谁都很想有所作为,有所成就,有所成功,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愿以偿的。就自己而言,总是不能如愿以偿的,仿佛永远都不能成功的。当我苦恼的时候,记得诸葛亮这么一句话来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后来,我就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了。
人活天地间,说穿了,就是为了活着。除了为了活着还是为了活着,只是为了活得更好、更美满、更具意义而已。学习、工作、事业、爱情、名利等等,都是人们不可缺乏的活着的主要内容。而在我看来,活出味道来很重要,淡泊宁静就不可无了,特别是在追名逐利的环境中保留着适度的淡泊宁静,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我喜欢淡泊宁静并不意味着我的失落,也并不是意味着我厌倦了竞争、进取;不能说明自己放弃了竞争、进取,更不能说明自己对人生的逃避;而恰恰相反,是因为自己更欣赏淡泊宁静中独有的清醒、坦荡、松弛和深沉!适度的淡泊宁静能够赋予自己坚韧的进取精神和不易昏醉的品格,更能够激起自己在新的激烈竞争条件下的旺盛斗志!
对我来说,淡泊宁静并不代表着无所作为。淡泊宁静醇美,平淡之中深藏浓重。淡泊宁静并非让自己排斥一切物欲、一切名利,一切虚荣,只是让自己消除非份之想!人倘若有了非份之想就会借助诡诈,玩弄权术,偷行骗术??这样的人活着就很难活出个味道来。他一定活得很累、很空虚,而且很悲哀!
人的一生中,难免有失意,但也不拒绝得意。重要的是,得意之时要虚怀若谷,受宠不惊,并能与人共享一片蓝天;失意之时,清和宁静,遇挫不馁,知难而进,心中自有温馨和信念,这样的人生,活着才轻松,才自信,才活出意义来。
淡泊宁静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信仰。它与真诚共存,与意志共勉,与成功共携。只有强者才能拥有这份淡泊与宁静。
愿自己尚未成为强者之前,首先要记取“淡泊宁静”的铭言。
淡泊的散文15今夜万籁俱静,我在暖柔的灯光下执一卷人生哲学,细细品味,研读,一种清新,一种宁静,一种淡泊的惬意感便油然而生了。
淡泊,有些人认为淡泊有点书生气,其实,我觉得淡泊绝不是与世无争,甘为平庸的一种安逸感,而且一种卓然的明智,难得的释然,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诸葛亮曾经说过:“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细品此话,你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当然了,
这份淡泊是一种有所求亦无所求,耐得繁华又耐得寂寞我之人生境界。顺利时不惊不喜,怡然自得;逆境时不悲不愁,自暴自弃,视艰难,波折为人生必然小插曲。如果,你学会淡泊,那么,你的心境会达到品味人生之最高境界。
我想,一个人若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善待朋友,亲人,甚至素不相识的人时,你一定会觉得自己活得很充实,很快乐,很幸福。这是心灵财富的积累。
留一份淡泊给自己,也是一种超然于物外中,息息相关的心智与品格,不因去为功、名、利、禄而费尽心思在算计别人,亦不因欲的膨胀而令自己致昏。
我不孤寂,静能思远!这是美丽的一个纯净心境,十分的难得,这个夜里不成寐,黎明里恍惚有梦! 多么渴望一份毫无牵绊的自己,使自己该温柔时温柔,该执著时执著,该飘逸时飘逸,该沉迷时沉迷,让人性来自自然,归以自然。。。
实际中,我觉得还是留一份淡泊给自己吧,让疲惫的心灵静下来,去寻找那美丽的家园,在努力中体验生活的欢乐,在淡泊中充实自己!完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