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教学设计1课件国内幼儿园的室内环境相对比较单调,上大部分幼儿园都用墙体彩绘的方式作为标识,都期望色彩这种最直接也是幼儿园最容易感受到的元素,也能够作为最吸引幼儿的装饰。国外在色彩上偏向于使用鲜明的色彩来为这个建筑点缀和增添少许的亮点,或者使用纯木、植物等自然的东西来装扮幼儿园。
一个幼儿园最大的特征仍属于建筑所创造的形态和空间。而国内的幼儿园则较多的使用色彩作为建筑主要特征,彩色建筑也一举成为幼儿园建筑的名片可另一方面,大部分建筑除了色彩鲜明之外没有什么特征而言,千篇一律,仿佛色彩只是这个幼儿园的一件外衣,同时更像一则广告。具体到建筑空间的设计,差异很多。
首先,国外在室内环境的设计上要丰富于国内,多变的内容也为幼儿的生活增多了选择性。
第二,空间的界限设计也不同,国外幼儿园室内的空间多开敞,灵活,强调多种可能,而国内则多封闭,且为单元式,强调安全和管理的便利。
第三,国外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的重点一般是公共的交互空间,在引导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共享上构思很多,而国内侧重于幼儿的活动室和卧室的舒适度。
第四,国内幼儿园内的自主性不足,不同于国外那种交互式的教育理念,缺乏与他人的合作和接触,以及家长的参与。
最后,从整体的空间设计上讲,国内的室内环境设计空间区分明确,多不同功能的房间组成,而国外则多由室内外环境相互渗透,室内环境设计整体性更强。
幼儿园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
1.了解头发的基本特性,知道头发的作用和种类。
2.初步知道一些爱护头发的方法。
3.通过设计发型,进展动手力量及想象力。
活动预备
1.练习卡:贴头发
2.ppt课件:妈妈的照片
3.幼儿操作用剪刀、辫线、可乐瓶娃娃、橡皮泥、乒乓球、笔。
活动过程
一、练习卡图片导入课题
老师:小伴侣,你们看这个宝宝甜甜的笑脸多可爱呀。
咦!宝宝是头上少了什么?
引导幼儿发觉:宝宝的头上没有头发。
二、头发有什么作用
1.你们知道头发有什么用呢?
(鼓舞幼儿发散想象)
(1)美容作用
爱护作用:成千上万根头发包裹着头颅,能使头部免受外界机械性和细菌的损害,
对健身起着重要作用。
(3)感觉作用:头发的感觉比较灵敏,由它发出的信息传送到大脑,实行多种防护措施。
(4)调整作用:头发能发挥调整体温的作用。
2.头发在我们人身体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当如何爱护好它呢?
(梳头、剪发、洗发、戴帽子、抹头油等)
三、头发的颜色
1.出示图片:男孩,女孩
提问:他们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出示图片:白发老人
提问:他们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小结:人老了,头发会渐渐变白的。
3.我们的头发是什么颜色?还有其他颜色的头发吗?
小结:中国人的头发是黑色的,但许多人喜爱染发,让头发变得五彩缤纷。
外国人的头发有黄色、咖啡色、红色、金色等。
四、设计发型
1.ppt课件:妈妈的照片
(1)图片上有些什么发型?
(2)你喜爱自己的发型吗?为什么?
(3)头发还可梳成什么样子?
2.发型设计师
你想设计一款什么样的发型?给谁设计的?
3.介绍活动材料。
(1)用剪刀为魔发娃娃剪动身型。
(2)用辫线为可乐瓶娃娃设计不同的发型。
(3)以乒乓球代表头部,用橡皮泥在球上捏动身型。
(4)在纸上画动身型。
五、评比优秀发型师
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讲自己的创意设计?
为谁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
幼儿园教学设计3一、设计意图: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是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最佳方法之一。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的学习方法最易接受。
小班早期阅读教案:一朵小花
在日常的生活中,当孩子们看到“一朵小花”的时候,会因为花儿漂亮而去摘花,本次活动试图通过《一朵小花》这个生动的小故事,让幼儿知道漂亮的花要让大家都欣赏,漂亮的花要爱护才会更美丽。而说说演演的环节更是想让幼儿在切身体会中产生爱护之情,尽而产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故事主要内容,初步学习有表情地复述故事中的对话;
2、在说说演演中体验动物们对小花的爱护之情,尽而产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课件、头饰、一朵小花
四、活动过程:
(一)、逐一阅读课件,在看看、猜猜、听听的过程中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图一: 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
2、图二: 谁看到了小花?它说了什么?你会像它这样说吗?我们也来说一说?
3、图三:还有谁也看见小花了?它说了什么?
(蟋蟀、青蛙)(小花,小花,我爱你!)
4、图四: 它们一起对小花说了什么?
5、图五:哇!一只好大的脚正向小花踩来,谁的脚,怎么办呀?
6、图六:蜜蜂、蟋蟀、青蛙会怎样?
(“嗡嗡嗡!”“蛐蛐蛐!”“呱呱呱!”蜜蜂、蟋蟀和青蛙一齐惊叫起来。)
7、图七:大狗熊听见叫声,会怎样做呢?说了些什么?
(“这儿出什么事啦?” 大狗熊听见叫声,停下脚步仔细瞧:“啊,这儿有美丽的小花!还好,还好,我没踩着她。” 大狗熊绕开小花走远了。)
8、图八:小花还在吗?它怎么样了呀?
(小花还是那么美丽,朋友们还是那么爱她。)
(二)、完整倾听故事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1、这个故事好听吗?(告诉幼儿故事的名称叫“一朵小花”)
2、结合课件幼儿完整倾听故事并集体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3、故事表演(活动场地内摆放立体花一朵)
个别幼儿扮演角色,教师念旁白
(三)、丰富情节,进一步体验动物们对小花的爱护之情
1、还有哪些小动物会 ……此处隐藏7623个字……p>幼:喜欢。
师:去度假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幼1:要准备水。
幼2:要带旅行箱。
幼3:去度假肯定要住很久,所以一定要带衣服。
……
师:这本书说的是一个小女孩去度假前收拾行囊的故事,我们来看看她为度假准备了哪些东西。
2.阅读图书《去度假》。
(1)阅读封面: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封面上的小女孩及故事名称,以及封面上旅行箱中的物品。
师:妈妈已经为妞妞准备好了东西,并将这些东西放在这个旅行箱里,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教师在卡纸上逐一出示衣服、水壶、药品、饮料等。)
通过阅读封面,让幼儿了解妈妈整理好的旅行箱里都有哪些物品,为后面幼儿观察、理解“妞妞拿出妈妈的物品,放进自己的物品”做了铺垫。
2.逐页阅读。
(1)第一页: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认识画面信息。
师:妞妞在哪里?
幼:在家里。
师:你怎么知道?
幼:因为她后面有沙发、窗帘、装饰,还有妈妈。
师:她在干什么?
幼:妞妞把箱子里的东西拿出来,把毛毛熊塞进去。
中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观察细节的能力,能很快地捕捉到画面中一些细微部分,并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分析和判断,初步发现“拿出”与“放进”之间的联系。
(2)第二页至第五页: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每一页旅行箱中的物品与地面上的物品之间的关系。(妞妞先后拿出妈妈准备的衣服、饮料、药品等,放进自己的故事书、游泳圈、花皮球等物品。)
幼儿能较敏锐地感受画面所传递的信息,也能理解拿出的物品和放进的物品两者的联系。这使他们很愿意猜想下一页妞妞想带走的物品,想象自己要去度假需要带的物品,为之后展开讨论打下了基础。
(3)第六页:引导幼儿讲述妞妞和妈妈的表情以及她们可能说的话。
师:妞妞和妈妈是什么表情?她们会说什么?
幼1:妈妈很生气,会说“你为什么要把东西都拿出来”。
幼2:妈妈会很惊讶,会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啊”。
幼3:妞妞会说“这是我的箱子,要放我想要带的东西”。
幼4:妞妞会说“这些东西是我喜欢的”。
师:说的好像都挺有道理,可到底谁的东西该带走呢?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并说出妞妞一定要带上那些物品的理由。
师:妞妞为什么一定要带上那些物品(毛毛熊、故事书、牙刷、皮球……)?
幼1:妞妞晚上要和毛毛熊一起睡觉。
幼2:妈妈要给妞妞讲故事,我晚上睡觉也要听故事。”
幼3:晚上睡觉前要刷牙。
幼4:妞妞喜欢拍球,所以一定要带上皮球。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拿出来的物品和放进去的物品的实用性和方便性,从中帮助幼儿了解物品“要带”和“不要带”的理由,培养了幼儿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4)第七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人物的表情,体验整理好行李可以出发去度假的快乐心情。
师:妞妞一家开心吗?最后妞妞同意带什么东西去度假?
幼1:终于要出发了,真开心。
幼2:他们一人一个箱子,刚刚好。妞妞同意带妈妈要她带的那些东西了,因为那些东西需要带。
通过讨论,幼儿都能理解妈妈为什么生气,也同意妞妞带的那些东西不太方便,不适合去度假,可以看出他们和妞妞一起“整理”完后的心情是非常轻松愉悦的。这个经验能够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参考成人的意见和理解有时他们提出的要求为什么没有得到成人应允。
3.实践活动:帮助老师整理旅行箱。
教师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旅行箱,内装有:布娃娃、长柄伞、照相机、书、衣服、闹钟、水壶、床单、洗发水、沐浴露等物品,请幼儿帮忙看看哪些是必须要带的,哪些是可以不带的,并说出理由。
幼1:布娃娃不需要带。
幼2:闹钟不用带,爸爸妈妈都有手机。
幼3:床单不要带,宾馆都有被子。
幼4:宾馆里都有洗发水、沐浴露。
有些物品是幼儿很容易达成一致意见的,有的则引起了一些小争议。
幼1:长柄伞不用带,箱子放不下。
幼2:要带的,太阳很大。
幼3:是啊,万一下雨怎么办?
师:这个问题的确很难办哦,说的都挺有道理的。有什么方法是可以不用带这把长柄伞又可以解决太阳很大和下雨的问题呢?
幼1:可以戴帽子遮太阳。
幼2:换一个小的、可以折叠的伞就好啦!
当幼儿为了“长柄伞”而发生争议时,教师适时地将问题抛给幼儿,引导幼儿讨论,而达成了带折叠伞或者帽子比较合适的决定,进一步提升了原有经验。在这种自由讨论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机会,以致他们能够更加大胆、主动、自由地表达,同时增强了他们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更好地做出合理选择,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
4.在歌曲《我的20xx》中自然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真有本领,帮助老师整理好了旅行箱,我们可以出发啦!
【活动延伸】
1.开展亲子活动:春游。通过发放、填写《春游要准备什么?》调查表,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商量去春游需要带的物品,进一步提高幼儿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的能力。
2.区域活动:提供各种物品的图片,请幼儿想一想“去野餐”(或者“去游泳”等)时什么要带,什么不要带。
【活动反思】
我们从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存在问题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去度假》这本图书的教育价值,较成功地开展了这个社会性活动。在之后的延伸活动中,幼儿能够清楚地通过《春游要准备什么?》调查表,记录自己认为需要带的物品。春游前,我们观察幼儿的书包发现食品和物品的种类、数量都比较合理,家长们也反映事先幼儿能和大人商量购买所需物品,再独立准备。可以看出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在合理选择、相互协商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幼儿对图书的阅读兴趣也十分浓厚,从图书中延伸出的亲子互动也为家长和孩子增添了许多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幼儿园教学设计15《我要睡觉》
事件描述:
浩浩是我们班一个情绪不怎么稳定,易发脾气的孩子,说他不懂事吧,心情好是又特别乖。这几天每到吃饭前他都会发脾气,各种不吃饭,不是这个菜不吃,就是饭吃不完的。我也没太勉强他,可今天中午他更是直接在老师没注意的时候进寝室去睡觉了,我就想说让他起来吃饭都哭闹着不起来。在饭后其他孩子在看电视,我又去将他叫了出来说看电视了,我们出去吧。这才跟着我出来,一会我问他:“你饿吗?吃点吧!”这才在一边看电视一边把饭吃完了。
自我反思:
对于浩浩这样情绪起伏比较大的孩子,我应该更耐心的等待,等待合适的时机,跟他讲道理,对孩子一正确的引导。同时我也应该及时将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及时告诉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请家长给予自身经验,更好的做到家园共育,这样孩子在饭前总是吵着要睡觉的习惯也不至于连续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