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茉莉花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茉莉花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茉莉花说课稿 篇1俗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聆听民乐,了解我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今天我就以一节带有民族色彩的音乐课和大家来共同探讨我的教学设计。我说课的题目是“品茉莉花香,赏江南风情。”
说教材:
《江南小曲》是选自湘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本单元以“江南小曲”为名,重点介绍的是我国江浙地区的民间音乐。我选用歌曲《茉莉花》和筝独奏《茉莉芬芳》。其中《茉莉花》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曲调细腻优美,音乐结构均衡;而《茉莉芬芳》一曲是根据《茉莉花》改编而成的筝独奏曲,完整地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春光明媚的江南水乡、清纯少女、鸟语花香为背景组成的画面。“弘扬民族音乐”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设计本单元,意在从民歌、歌舞、器乐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领略江南民乐的独特魅力,丰富多样的色彩与风貌,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说学生: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音乐兴趣浓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音乐素养。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已掌握了演唱的初步技能;同时也具备初步的音乐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从课标的三个维度,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听赏古筝独奏《茉莉芬芳》,体验乐曲的风格、情绪和音乐情境,感受江南民间音乐的独特韵味,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2、学习用纯真甜美的声音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3、通过歌表演《茉莉花》,体验、发现、表现蕴涵于音乐中美的形象和丰富情感。
(根据大纲要求,围绕这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是)
说重点:能声情并茂地演唱《茉莉花》,感受江南小曲的风格。
因为歌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很重要的艺术实践,它包含着某些音乐技能的运用,以及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等。教学中只有通过成功的艺术实践,才能产生美好的艺术形象,从而培养学生审美、创美的能力。
根据教材歌曲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课的难点是
说难点:
1、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良好的呼吸体验对演唱这首歌很有益处,不仅有利于引导歌唱时的发声,而且让人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所以我确定的难点之一是学习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难点之二是:
2、唱好歌曲第乐句中的八分休止符
说教法:
音乐是美的教育,要激发学生感受《茉莉花》的形象与情感美,就要先走进江南,感受江南水乡如小家碧玉般温润之美,感受江南的风土人情,感受《茉莉花》产生的人文背景,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江南美景中,既陶冶情操,也不知不觉地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同时采用听唱法、启发式谈话法辅于其中。
1、情境教学法
2、听唱法
说学法:
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采用体验法,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仅而更好地表现音乐。因此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主要采用体验法,并结合讨论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1、体验法
2、讨论法
说教学理念:
本课以“体验中发现――表现中创造――创造中享受”这一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教学设想:
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融入欣赏、表演于一体的音乐综合课,以茉莉花为明线,以走进江南为背景,明暗交织,用赏江南―――唱江南―――舞江南三个系列情境将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在看、唱、学、跳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品茉莉花香,赏江南风情,领略江南民乐的细腻轻灵之美。
下面就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说教学流程:
一、赏江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精彩的开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开课我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从诗的意境中引入,激发学生对江南的好奇和观赏的欲望,接着带学生走进美丽的江南。从视觉感观上去感受江南的美。利用一些江南美景的图片伴随着古筝演奏《茉莉芬芳》音乐的多媒体课件,展现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地方,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被江南的美景深深吸引、陶醉,不由的发出赞叹。学生对江南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不自禁地想要来说说,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谈谈对江南的感受。这一导入环节,营造了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对江南民乐有了感知,对江南文化有了初步认识,形成了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意境。
2、感知、体验
(1)认识古筝,了解古筝音色特点。
(2)再次欣赏乐曲,进一步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
(3)展开联想进行交流。
(4)律动,体验乐曲韵味。
接下来进入感知、体验,听赏《茉莉芬芳》这一环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由问题,“你们听出刚才的音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引出对古筝认识。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熟悉古筝的学生说说古筝的音色特点并通过图片直观认识乐器古筝的形状,和演奏古筝的姿势。在此基础上再欣赏乐曲,进一步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哼唱乐曲旋律;哼唱乐曲主旋律,并进行简单的律动,体验乐曲的韵味。富有启发式的提问,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音乐意境中进一步感受江南音乐的独特韵味和迷人魅力。
二、唱江南
“江南的景真是美不胜收!描写江南景色的乐曲也是这样的美!那江南的歌又是怎样的呢?”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谈话引入第二部分内容-唱江南
1、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2、听唱法学习歌曲。
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首先让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以及江南小调音乐的细腻婉转优美,紧接着就采用听唱法来学习歌曲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重点和难点不是截然分开的,我在突出重点中突破难点,在突破难点中解决重点。下面我就着重谈一谈我是如何解决重难点的。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
(1)设情境尝试体验:
演唱中,良好的呼吸能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我创设美境,让学生 ……此处隐藏8536个字……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七、说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大体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出示实物茉莉花,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出示一盆茉莉花,引导幼儿观察花朵,对茉莉花整体感知,从而导入欣赏歌曲。
第二部分,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优美旋律。这个部分包含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整体感知音乐,并提问幼儿听完音乐后的感受,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直接情绪体验。第二环节,分段欣赏歌曲,每段欣赏完后,针对歌词内容提问,并运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重点理解第一段表达茉莉花的香,第二段表达茉莉花的白,第三段表达又香又白,满园花草都比不过。第三环节,看图谱再次完整感知音乐,感知音乐结构上的匀衡和重复。第四环节引导幼儿根据旋律的婉转和歌词的内容来用动作进行表现,重在让幼儿体验音乐与情感的交融。
第三部分,探索动作、造型、表情,表现音乐情境。这是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实物茉莉花,感知花朵的位置和姿态的不同。通过老师示范道具材料,感知用身体动作表现茉莉的形态。通过创设为幼儿园六一编排节目,激发幼儿兴趣,尝试个人造型、两两结伴、三人结伴、多人结伴进行造型组合。这是活动的难点。幼儿先分段探索练习时,教师根据幼儿的动作进行提炼,帮助幼儿同伴学习后,再跟乐完整表演。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师幼谈话,让幼儿知道茉莉花音乐是不光是在中国传唱度广,在世界上都被看成是中国的象征,激发幼儿喜爱中国传统音乐的情感。
茉莉花说课稿 篇7尊敬的各位领导,给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教唱课《茉莉花》,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说教材
《茉莉花》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花的旋律中的第一课。这首歌 曲调流畅、抒情, 旋律婉转优美,为民歌中的小调式,是徵调式,结构为乐段。
二、说学情
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我将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生理方面:四年级的学生还未到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的保护。 心理方面: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交流的愿望曾强,所以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演唱、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目标
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新课标要求: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名歌遗产感到自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完整的聆听、体验、感受和模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3、在演唱和欣赏歌曲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独立背唱歌曲;
4、民族五声调式的简单学习和了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歌唱《茉莉花》。
教学难点:“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按节奏准确演唱歌曲。 设计理念
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融入欣赏于一体的音乐综合课。教学过程中以欣赏茉莉花舞蹈视频——演唱茉莉花歌曲——欣赏不同版本《茉莉花》歌曲为主要环节,将整个课堂带入生动,活跃,美妙的氛围中,并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渗透在音乐的审美体验之中。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友好合作、交流,真正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五、说教法
我认为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感知、体验、理解音乐,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欣赏、提问、组织讨论等各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六、说学法
学生不在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小组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思考来提高认识获得知识,引导学生用听、说、看等各种方式学习,(即听音乐,熟悉歌曲旋律;说对歌曲的感受;看意境画面;体验作品的内容和情绪。通过想象,表达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具体的教法和学法指导,我将结合到教学过程中进行具体的阐述。
七、说教学用具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选用的教具是多媒体播放器,自制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八、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
我将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以茉莉花为背景音乐的舞蹈视频,在使用提问法,提问这首熟悉歌曲的名称是什么,从而引出课题。(设计意图是:通过视频欣赏吸引学生注意力,在通过问题的设计推动课堂,进入主题。) (二)教授新课
1、欣赏歌曲,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茉莉花》,学生聆听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随后分组进行讨论问题并回答。
(设计意图是:初听歌曲,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听音乐;自己感受,体验歌曲,来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2、歌曲介绍,再听歌曲。(设计意图是,从文字角度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了解,同时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再次体验感受作品。)
3、学唱歌曲,(1)教师先范唱一遍歌曲。(提醒学生在听老师范唱歌曲的同时分析歌词)
(2)教师用琴弹奏歌曲,学生跟着轻声哼唱。
(3)学生用“啦”来模唱歌曲。
(4)教师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5)学生,填词后演唱,多唱几遍。
(6)教师指导学生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来演唱、背唱歌曲。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聆听、演唱、鉴赏的基础上亲身实践—体验—表现歌曲。)
4、民族五声调式的学习,民族调式是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组成,适合于表达比较优美的情感(设计意图是,从文字的角度让学生了解民族五声调式。)
(三)拓展延伸
1、通过多媒体播放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歌曲,使学生通过学习接触和感受我国优秀音乐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们感受同一主旋律,不同版本的演出形势,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熟悉程度。)
2、最后,再次用优美的歌声,演唱这首歌曲,同学们在音乐声中结束本堂课。
九、说教学板书
根据教学流程,我设计了课题和演示区。
十、说教学反思
我设计的这节课遵循了新课标的理念,并且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看、听、说、唱等形式体验音乐。学生在课堂秩序、小组讨论、演唱歌曲等方面都表现良好;但是课堂内容设置的过于紧凑,板书简单等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会加以改进,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理解。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